校門前滿滿的人群,再看那懸掛的橫幅,以及超乎常規的交警維護,告知人們:又到高考時節。
路邊,我遇一熟人,這位考生的母親說:“咱得趕快走!兒子馬上要出考場了。”我很詫異:“你在這不就是等兒子的嗎?”這位母親解釋說,兒子的脾氣很倔強,堅持不要人送考,還說,誰要送,就讓誰去考。做母親的到底不放心,就騎車悄悄跟在兒子后面。途中遇一鄰居打招呼:“送兒子考試去?”嚇得她忙打手勢禁住對方問話,幸虧兒子在前面未覺察。
我孩子高考那年,我也和許多考生家長一道坐在考場學校門口的馬路邊上,不少路人向我們投來驚奇的目光。今天,我也以路人的身份在考點外領略這份驚奇。看到比那年更多的學生家長,我卻沒有絲毫驚奇感,徜徉在我所熟悉的殷殷期盼的目光中,反而多了一份理解。
記得那年高考前,孩子也反對送考,但高考那天,我騎上自行車,在孩子母親的絮絮叨叨叮囑下上了路,兒子知道我在后面送他,并未表示反對。家長送孩子高考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考場的邊都挨不上,能幫什么忙呢?參加高考的孩子誰都覺得自己是大人了,拿古話說:是舉子了。可在家長眼里,孩子永遠是孩子。

天公作美,氣溫不高,還下起了小雨,可守候在校門口的家長,絲毫沒有離去之意,他們在談論著,期盼著。。。。。。一位孩子的姥姥因為孫子參加高考特地蒸了糕,包了粽子,寓示“高中”;一位考生的母親翻箱倒柜找出十多年前的旗袍,盡管穿上身略嫌緊點,但據說能助孩子“旗開得勝”。
謝天謝地,隨著交卷的鈴聲,校門打開了,涌向校門內的家長和涌向校門外的考生,象兩股激流匯合了,招呼,詢問,議論,遞毛巾,送飲料。。。。。。還有一位家長手捧一茶缸子桂圓茶,目光在人海中搜尋著。。。。。。
孩子出來后,我忍著不去詢問考試的情況,怕問出什么不好的情況,更怕干擾他后面的考試。
7,8,9,三天高考終于過去了,塵封多日的電視機打開了,寂靜多日的家庭好像恢復了生機。記得孩子在赴考最后一科目前,特地換上了球鞋,說是與同學相約,一考完試就去踢足球。我想勸他休息,又不忍拂去他的興致,是該讓他解放一下了。
高考之月的7,8,9這三天是難忘的,高考之年的7,8,9這三個月也是難忘的。高考后的7月是耐心等待的7月,孩子的心情有時也忐忑不安。我常試探著問他:“你估計考分如何?”他回答倒干脆:“不知道!”他不想說,我也不便多問了。
焦慮也罷,不安也罷,無論你心境如何,時間總是沒心沒肺地按照自己不緊不慢的節奏固執前行。8月,是翹首期盼的8月,隨著考分公布日子的臨近,明知遲早會知道,仍按捺不住,跑學校,問同學,訪招辦,千方百計地打探。考分終于出來了,忐忑不安的心平靜了一半。直至收到大學的錄取通知書,期盼的心情才轉換為滿腔喜悅。孩子則日日外出,與即將各奔東西的同學相聚。
報到之日,校園里熱鬧非凡,天南海北,南腔北調,家長比新生還多。把孩子安頓下來,該想的都想了,該說的都說了。我們也該回去了,臨行時自然又向從未出過遠門的孩子叮嚀囑咐一番,孩子聽得都有點不耐煩地說:“我耳朵上都起老繭了。”
每年高考都引起人們的回憶,無論是欣喜,自信,焦躁,沮喪,但我總認為:“盡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”,更何況“條條大道通羅馬”。